文章來源:Science News for Students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oD1E1j
孩子愈能察覺錯誤,愈能進步。
錯誤讓人避之唯恐不及,人們常把錯誤推到一旁,心想:下次我會做得更好。但正視錯誤,比忽略錯誤,學得更快。新的研究指出,注意到錯誤,能幫助學習。
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Hans Schroder以及其研究小組,想知道人的腦部如何回應錯誤。人們當然可以假裝錯誤從未發生,但也可以審慎思考錯誤如何產生。Schroder假設道,人們如何看待錯誤,會影響學習。錯誤
他們做了一項實驗,實驗對象是123個6至8歲、剛開始入學的小朋友。他們的學習思維與觀念,與他們的學業表現,息息相關。
所謂的思維,就是針對特定的情況所持的態度。有「既定思維」的學生,相信人的聰慧為與生俱來,不可能改變。然而,有「成長思維」的學生,相信他們會因為努力變得更聰明。科學家證實,這兩種不同的思維,會影響學習成效。
Schroder為123個小孩戴上一頂特別的帽子,每頂帽子有64個小小的電子感應器。這些電子感應器接觸到頭皮,會紀錄腦部細胞產生的電子反應,讓研究小組觀察孩子的腦部活動模式。
研究小組讓戴著帽子的孩子玩電玩,圍捕逃跑的動物,玩家在看到任一動物時,必須按下按鈕來捕捉。但同時,畫面上有三隻猩猩,在幫忙圍捕其他動物。所以,當玩家看到猩猩,就不能按鈕,否則猩猩會被抓起來。在遊戲的過程中,孩子會犯下兩種錯誤:第一、在不該按鈕時按鈕;第二、在該按鈕時沒按,電子感應器也一邊記錄他們的腦部反應。
研究小組發現很特別的現象:有「既定思維」的小孩在玩遊戲時,腦部有反應的區域很小,且每個反應僅150毫秒。有「成長思維」的小孩,腦部有反應的區域很大, 且每個反應高達500毫秒。也就是說,有「成長思維」的小孩,在玩遊戲時,腦部對於錯誤有很大反應。
另外,有「成長思維」的小孩,在犯下錯誤時,能恢復得較好,「也比較可能在下一回合,把事情做對。」Schroder說,「有『成長思維』的小孩,比較願意面對錯誤、改正錯誤。」相反的,「有『既定思維』的小孩,會忽略錯誤。」
這項實驗的結果,發表在腦神經發展認知的期刊中。
「研究告訴我們,有『成長思維』,能幫助學習。」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Allison Master如是說。她認為,「當人們面對錯誤,且做好從錯誤中學習的心理準備,就會進步。但如果想逃避曾經犯錯的事實,只能永遠原地踏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