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hutterstock_118381318.jpg

譯自:Usable Knowledge

原文網址:http://bit.ly/2NAhFi9 

經歷艱困童年的孩子,有些終生被創傷束縛,有些卻成功克服。許多證據顯示,能走出逆境的孩子都有終極武器,也就是,他們背後都有會關懷與支持他們的大人

美國兒童發展科學協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,在遭逢困境時,如果有個能展現關懷與支持的大人,孩子仍可正面以待、積極調適。

只要有一位這樣的大人,就能幫助孩子以健康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困境。用關愛形成的保護因子,能讓人把毀滅的力量,自動轉換為可以承受的壓力。

許多研究報告指出,小孩子的腦部發展對「施與受」有反應,也就是說,他們會仰賴主要照顧者的關懷與愛護。這樣的持續互動,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主能力及制定計畫的能力,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。用關愛形成的保護膜,能在腦中造成迴路,孩子即使身處逆境,仍可順利成長。

相反的,在成長過程中,如果沒有任何能提供關愛的大人,孩子的大腦就會把缺乏安全感視為一種威脅。長期下來,他們會在生理上把這種壓力轉換為對大腦及身心都有害的毒素,也就更難去調適自己,來迎合外在環境。

在逆境中順利成長,並迎向正面積極的人生,孩子的經驗展現逆抗力的神奇之處,也讓教育者能反思,該如何協助孩子營造逆抗力。

根據報告指出:

-逆抗力是由內在與外在因素共同交織而成的。孩子背後有個願意付出愛與關懷的大人,加上應變能力的培養及正向經驗的洗禮,都能幫助形成逆抗力。
在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,從兒童的腦部、免疫系統,甚至基因的變化,都可以看出有沒有產生逆抗力。

以下這些因素能讓孩子在面對逆境時產生逆抗力:
 1. 有個長期支持與協助的主要照顧者。
 2. 有能應付各種情況的自信。
 3. 有執行計畫的信心及自我規範的技巧。
 4. 有堅強的文化和傳統做為後盾。

學習面對生理上或是社交上的威脅,是養成逆抗力的關鍵。

不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經驗,有些孩子就是比其他人展現更佳的感受力。 

逆抗力會因環境改變而有所不同。

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經驗,長期下來,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發展。

逆抗力是後天養成的,不是內建的,也不會消耗殆盡。

人們對壓力的反應有百百種,有時情況不會太糟,但面對極度艱困的逆境,通常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。

arrow
arrow

    小矮人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