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hutterstock_86654332.jpg

譯自:verywellfamily
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pDm2n4

大多數父母會擔心孩子是不是花太多時間玩手機,是不是太常在社群媒體上曝露私生活?孩子能與人面對面交流嗎?研究指出,現代孩童科技成癮情況嚴重,他們勤於上網,但缺乏真正的人際關係,導致同理心下降、霸凌行為上升,科技也剝奪了孩子的創造力。比起年前的學校或職場,現在的年輕人沒什麼真實情感。

面對這種情況,父母該怎麼做?很多父母會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,孩子不聽話時,還會沒收手機。但父母自己卻過度使用社群媒體、過度倚賴網路,無時無刻都在上網收信、滑臉書,而錯過真實生活中跟孩子實際互動。

以前,孩子有什麼問題,都會先找爸媽,但現在的爸媽忙著滑手機,孩子只能摸摸鼻子,自己上網想辦法。每當這種情形發生,父媽就錯過了重要的育兒機會。

實際互動很重要

《兒童發展與行為科學雜誌》的報導指出,父母過度倚賴科技產品,不只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,還會導致家庭的負面互動及內部衝突。

手機、平板和其他電子設備,把辦公室和家庭的界線變模糊,讓父母可以「隨叫隨到、隨時上工」,當父母與虛擬世界的時間拉長,與孩子的真實互動時間就相對減少。

家庭工作平衡點難找

密西根大學莫特兒童醫院和波士頓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,大多數的父母都在努力尋求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點,他們想好好跟孩子互動,但也不想辜負工作。

太常上網情緒失控

父母在家上網,常會收到有關工作的壞消息或壓力訊息,造成負面情緒。當他們全神貫注在解決工作需求時,孩子就會刻意想得到爸媽的注意,讓他們很不耐煩,甚至訓斥孩子。

更不用提當全家在外用餐時,只要餐桌上出現手機,家人彼此的互動就會大大下降。

用科技產品當避風港

根據統計,父母使用手機、智慧手錶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,每天超過3小時。很多父母表示,這不過是他們與外界的聯繫,能暫時忘卻為人父母的壓力,減輕育兒無聊繁重之苦。

當然,父母不須每分每秒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,反而該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,助其發展獨立。而且,家庭事業兩頭燒,真的會讓人疲憊不堪。不過,科技改變父母與孩子的互動,也是不容爭辯的事實。比起書籍、報紙或雜誌,現在的父母花更多時間上網,導致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減少。

限制使用電子設備

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?試試以下方法:限制上網時間、追踪手機使用紀錄,以及找出壓力來源。

找出癥結點

想想看,你吃飯是不是都配手機在收信或回訊息?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上傳照片到社群媒體,卻沒有體驗真正的生活感受?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社群媒體分享孩子的一舉一動,卻沒有真正與孩子互動?想想自己的行為帶來什麼影響,你又該如何改變現況?

限制使用電子設備

在家裡設定不能上網的區域或不能上網的時段吧!例如,餐桌上絕不使用手機、絕不在哄小孩睡覺時使用電子設備。你也可以對某些房間設限,像是在閱覽室或家庭活動室絕不上網。

追踪手機使用紀錄

你可以用手機應用程式追踪上網情況,觀察自己在哪些時間跟地點最常上網。如果你9成的時間都花在社群媒體,或是一直在收信,想想該如何改變現況。你也可以選擇在某些時段安裝上網過濾器,像是放學時段、下班回家或該睡覺的時候。

找出壓力來源

很多父母在上網處理工作時,會沒有耐心跟孩子互動,還會對孩子發火,這種情況是不是也常發生在你身上?當你收到一封壓力很大的電子郵件,或當你需要安安靜靜工作的時候,不如為孩子安排一些活動,為自己爭取到短暫的工作空間與時間,這樣一來,既不會錯失親子互動的機會,更不用擔心孩子一直煩你、讓你抓狂。

太常上網會破壞家庭關係

有研究指出,孩子在很多時候,會希望父母能關掉手機。請記住,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看著你,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舉一動。

大腦淨空的好處

研究指出,擁有不被資訊干擾的安靜時間,對大腦發展極為重要。回想一下,有多少好點子是在你洗衣服或洗澡時想出來的?大腦在淨空的時候最有創意。請以身作則,教導孩子淨空的重要性。關掉手機,去遛遛狗;要折衣服就好好折,不要配電視。如此一來,孩子更能瞭解這樣的淨空原則,並加以仿效。

善用零碎時間

開車時、餐桌上、出外用餐,這些都是你能跟孩子相處的「零碎時間」。請把手機放在一旁,好好利用這些時間。如果你要討論的話題很尷尬,可以試著在車上談,孩子在車上會更願意開口,因為一旦氣氛尷尬,就可以看看窗外,避免眼神交會。切記,在車上不要使用手機,利用短暫車程與孩子談心,你會很驚訝地發現,這些零碎時間真的很寶貴。

放個籃子在門口

在進門的地方放個籃子,回家就把手機放在裡面,請孩子也跟著這樣做。然後,一旦功課做完、晚餐吃完、家務事做完,就可以把手機從籃子拿出來。這麼一來,誰都不會分心,可以好好享受彼此的陪伴。

轉移注意力

父母常倚賴科技產品來填補空閒時間,也允許孩子這麼做,卻錯過了其他好玩的事。試試在桌上擺桌遊或紙牌、在門邊放顆球或飛盤、在咖啡桌上放單字遊戲或書籍,轉移注意力,大家就不會老是低頭滑手機。

讓上網成為共同活動

如果孩子喜愛特定電影或某位YouTuber,與他們一起觀賞、討論。讓這些事物如何跟家庭價值有所交集。這樣一來,就可以教導孩子上網不只是上網,還要反思跟回饋。

放下手機跟其他電子設備

放下手機!就這麼簡單!當孩子看到你限制自己上網的時間,或離開電腦去做其他事,他們就會模仿你的行為。當你開始規範自己,開車不滑手機,他們就會以你為榜樣。

家庭要用心打造

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家庭?在心中畫張藍圖,根據它來設定目標、制定計畫。科技和教養沒有誰對誰錯,該怎麼調配,也沒有人有完美答案,自己的家庭,自己用心打造。

好好觀察家人上網的頻率與習慣,如果你不改變,別指望孩子會改變,如果你不滿意現況,就從自己開始改變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矮人研究生 的頭像
    小矮人研究生

   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

    小矮人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