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tterstock_179954456.jpg

文章來源:PureWow
原文網址:https://www.purewow.com/family/codependent-parent


什麼是「共依附型」家長?他們黏小孩黏到近乎病態,強烈渴望小孩的愛。這種家長,可能在自己的成長時期缺乏關愛,以致想在孩子身上做補償,這樣的親子關係,其實不太健康。

「共依附型的人會用自己被養大的方式,來對待孩子。」婚姻與家庭治療師Sheila Tucker如是說。「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,會阻撓父母理智思考。他們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:『如果你過得不好,我也不會過得好。』或是『如果你沒告訴我,我可以過得好,就代表我過得不好。』這種思考方式,嚴重模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獨立界線。」

「『共依附性』其實是人們的生存之道,是為了在一段關係中感受保障。」有共依附性質的人,好像總是裝有雷達,時時保持警覺,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不讓他人失望,每天小心翼翼地過日子。

父母的天性就是照顧孩子,所以親子間的共依附型關係,遠比男女之間的共依附型關係,更難被發現與解決。想檢視自己是不是「共依附型父母」,請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六大徵兆。

1. 你讓孩子的情緒影響自己
「共依附型家長很難從孩子的情緒抽離,當孩子生氣、難過、冷漠,父母也深受其害。這就是所謂的「『你不好,我就不好』心態」。共依附型父母也很會改寫劇本,把孩子說出口的話歸罪到自己身上,把一切當成自己的錯。

2. 你總想掌控一切
共依附型父母沒有自我,把自我價值建構在親子關係上,總是試著控制孩子的一切。「如果在孩子在生活中遭受任何不愉快,共依附型父母會立刻試圖掌控干涉。利用取得主導權,來紓發不安情緒。」

3. 你會扮演受害者
「共依附型家長會跟孩子談起自己的童年,用同理心來控制孩子。」父母會「不經意地」告訴孩子,「我希望你擁有我以前沒有的東西。」鞭策孩子學跳舞、打棒球,來完成自己小時候的夢想,這種「補償自己」、利用孩子為自己「重新活一次」的心理作用,把自己的想法凌駕於孩子的想法之上,危及親子關係。

4. 你忽略其他的人際關係
你太過注重親子關係。對你而言,家庭是由親子構成,不是由婚姻構成。你常忽略另一半,也不敢放太多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,因為你不願意把目光從孩子身上移開一分一秒。

5. 你永遠是對的
共依附型的父母做錯事也不會道歉,就算道歉,聽來也很勉強。共依附型的人,想法不動如山,不容許權威受到挑戰。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長大後,常會用「跟磚牆對話」,來形容與父母的溝通不良問題。

6. 你用情緒勒索
共依附型父母會用沉默當武器,或用「以退為進」的言論,來達到目的。「當情緒多到無法處理時,人們會去否認自己的感受,或是歸罪到他人身上。」共依附型父母常常不自覺自己有這些行為。

情緒勒索的目的是為了要控制孩子,特別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。舉例來說,共依附型媽媽會對孩子發脾氣,「你都很少回來看我!」除非孩子答應會常回家,但這樣不夠,想扮受害者的媽媽還會繼續演,「不用勉強,除非你真的想回來再回來。」這樣一來,她就不會感到罪惡,因為罪惡感已轉移到孩子身上。

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,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?
共依附型的親子關係,會對孩子的人生觀造成影響。被共依附型父母養大的孩子,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,養出把父母想法凌駕在自己感受之上的孩子,養出只懂取悅父母、沒有自我的孩子。

共依附型父母能改變嗎?
「有共依附問題的人,須好好正視自己的情緒與感受,先把心裡的結解開,才能改變親子關係。」在改變的過程中如果遭遇困難,治療師建議尋求專業協助。

要打破共依存模式,治療師有些小建議:

1.    開始關注自己:好好愛自己,以身做則,讓孩子知道,人要正視自己的感受,用合理的方式,讓自己感到開心。

2.   在孩子面前,練習說針對自己的正能量話語:不只內容要正向,語調也要正面積極。

3.     讓孩子根據與年齡相對應的能力解決問題,不要老是出手先幫他們做好。

4.    人都有情緒,找個能信任的朋友或治療師好好談談,不要讓情緒累積到無法負荷。

5.    以身做則,讓孩子知道,不用靠取悅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
6.    告訴孩子,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,而這些想法與意見值得被聽到、看到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矮人研究生 的頭像
    小矮人研究生

   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

    小矮人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