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hutterstock_324288032.jpg
文章來源:Science News for  Students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8y18a7


藝術是美的組合、科學是硬梆梆的數據,藝術跟科學看似南轅北轍,其實兩者有其共通點,藝術跟科學都需要創意、兩者都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。還有研究顯示,藝術能輔助科學學習。
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育專家Mariale Hardiman與他的研究小組,在當地6所學校進行藝術與科學的實驗,研究過程中發現,將藝術導入科學,學生會比較專注,會問比較多問題,也會發表更多意見,甚至把東西記得更牢。

研究小組在16個五年級的班級中進行實驗,把藝術導入科學課。

傳統科學課的上課方式,會請學生先唸出書上文字,而導入藝術的科學課,學生用唱的、用繞舌的方式,來「唸」出課文;傳統的科學課,學生看到的是課本裡密密麻麻的表格跟圖像,導入藝術後,學生用拼貼等方式來進行圖表創作。導入前、導入後,所學的知識一樣,只是學型的型式不同。

實驗持續三週,研究小組隨機將350個學生分派到傳統的科學課,以及導入藝術的科學課,每次接觸一個新的學習主題,學生就會被換到使用另一種教學方式的課堂。因此,每位學生都會接觸兩種不同的上課方式,每個主題也會使用兩種不同方式來教學,換言之,研究小組有足夠數據評斷兩種教學法的成效。

課程開始前跟結束後,都會進行考試,課程結束10週後,會再考第三次,測試學生是否記得超過兩個月前所學到的科知識。研究小組也會針對不同主題出題,測試傳統科學課及導入藝術的科學課兩者的成效。

考試結果顯示,閱讀水準在平均值上的學生,不管用哪種教學法,都學得很好;閱讀水準在平均值以下的學生,在導入藝術的課堂上,學得較好。

有些學生,在實驗結束10週後的第三次考試考得比較好。據老師回報,課程結束以後,還有學生會吟唱他們學過的東西。「聽過的東西,會在腦中儲存比較久。」

先用傳統方式上課的學生,換到導入藝術的課堂後,會學得比較好。神奇的是,先在導入藝術課堂的學生,再換到傳統課堂,也學得很好,因為學生會使用藝術課堂學到的技巧,像是自編歌曲,來幫助記憶。「藝術會幫助學生用創意學習。」

這項研究成果,發表在《腦神經與教育潮流》期刊中。

跨領域學習專家暨紐約理工學院科學家Jaime Martinez,與這項研究並沒有直接關連,但他很贊同藝術導入科學的作法。對閱讀有障礙的學生來說,這種學習方式非常有幫助,不僅如此,藝術還能幫助學生發展更多創意及整合的學習技能。

藝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。教育者應以藝術為學習工具,來幫助學生學習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矮人研究生 的頭像
    小矮人研究生

    教養不思議實驗室

    小矮人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