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心盲症」會阻礙學習
文章來源:the guardian
原文網址:
https://reurl.cc/5OREWR

有些人無法產出「心像」,但是,這樣的「想像障礙」,到底對學習帶來怎樣的衝擊?

可別小看「視覺化圖像」這個能力。它聽起來很玄,但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,腦中浮現的圖像可以增進學習力,而且有助各方面技能提升,對於運動員或音樂家來說,「在腦中排練、預演過程」,跟真正的訓練一樣有效。對中風病患來說,「心像練習(個體在心理上模擬動作時的狀態,意即受試者感覺自己正在進行動作。)」可讓受損的四肢,更容易恢復作用。

「視覺圖像化」對記憶力的增進、做白日夢的能力,以及想像力,都非常必要。但是,有些人的大腦就是缺乏圖像化能力,致導學習力不足,對於學業成績也大有影響。

火狐瀏覽器的共同創辦人Blake Ross曾描述自己的大腦是「瞎的」。腦中產生圖像這件事,對他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。「我不能在腦中想像出任何圖像,我父親的臉孔、一顆藍色會跳動的球、我童年的臥室,或是我10分鐘前跑過的地方,我無法在腦中產生這些畫面。」他曾這麼描述:「對我而言,睡不著的人在腦中「數羊」,只是個隱喻,我不認為人可以在腦中產出羊的圖像。我已經30歲了,但我從來不知道人真的可以在腦中產生『羊』的圖像。」

心理學家Francis Galton曾產出一篇論文〈心理意像統計〉,論文中提到,不同的人在腦中產出的圖像,會有不同的鮮明程度。

他要同事們想想自己家裡的餐桌,描述腦中所產生的意像。他發現,每個人的「圖像產生能力」有很大的差別。有些人描述地鉅細靡遺,而有些人產生的意像非常模糊,甚至根本什麼都想不起來。

腦神經科學家把無法在腦中產生意像的狀況,稱為「心盲症(congenital aphantasia)」。Aphantasia這個字是這麼拆解的,a是希臘文中的「沒有(without)」,而phantasia則是「在腦中組成圖像的能力」。研究團隊相信,全球大約有2%的人有這樣的障礙,也就是說,每50人中,有一個人面臨這樣的問題。不過,有「心盲症」的人,可以在夢中見到影像,清醒時,卻無法靠著想像,在腦中產生意像。

在學習過程中,特別是對於閱讀理解、學習字彙,「視覺化圖像」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,「視覺化圖像」更是「讀寫能力」的基礎。

西安大略大學的Allan Paivio,在1971年發表了「雙重編碼理論」,探討「語言」及「非語言」的思想形成過程。他認為,腦中的意像形成,是非語言表現的雛型。在「雙重編碼理論」中,資訊被大腦編碼並儲存的型式,分為「語文型式」及「視覺型式」。這兩種型式各自獨立,能在腦中分別被提取的,但它們又能交互影響,增進學習及記憶。

很多在1970年早期發表的研究顯示,兒童在學習讀寫時,「心像能力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「心像能力」可幫助8歲大的兒童記住讀過的東西。學習新單字時,被要求去想像字詞所對應圖像的兒童,比那些只被要求反覆背誦單字的兒童,記得的單字多了2.5倍。這證明了,「語文型式」及「視覺型式」彼此相關。雖然「視覺化圖像」,與智商、字彙及閱讀理解,並無直接關聯,但是自發性的使用「心像」,可以讓孩子學習並理解文章。

還有其他的研究顯示,「心像能力」,能幫助學生去理解抽象觀念。

一項研究顯示,「心像能力」能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新的科學領域字詞。學生回報,他們腦中浮現畫面的鮮明程度,與增進學習能力,有很大的關連。「視覺化圖像」對於數學、電腦的學習,也非常有幫助。「視覺化圖像」對於理解數字排列的模式,以及空間對應位置在腦中所呈現的意像,都有很大關係。

「心盲症」也會影響學生複習的型式。使用「心智地圖」是很常見的複習策略,可以非常有效幫助學生記憶、喚起資訊。當學生看到考卷上的問題,在腦中想像,這題在問的資訊,是在課本中的哪個頁面,能很有效幫助記起資訊。反之,沒有這種能力的學生,很不容易記起曾學過的內容。

「心盲症」在100多年前就被診斷出來,但現在還是很少有系統性的研究,所以人們對於「心盲症」的認知甚少。

舉例來說,有「心盲症」的人,沒有辦法在腦中產出「視覺意像」,但可以在腦中想像出「聽覺」或「觸覺」的感受嗎?除了是腦中的視覺障礙,「心盲症」也跟其他感官有關嗎?心理學家Francis Galton在他1880年寫的論文,這麼提到:「缺乏心像能力似乎能被其他觀念所取代……因為,聲稱自己無法在腦中產生圖像的人,還是有辦法去描述他們曾看過的東西。」

關於心像能力的研究似乎暗示,沒有「心像能力」的學生,會在學習方面遇到阻礙,但是,目前仍無任何研究能明確地證實。

英國艾希特大學的腦神經學家Adam Zeman與他的同事,是定名「心盲症」的人,他們指出,「有『心盲症』的學生,不太喜歡唸描述性的文章,所以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。但目前並沒有證據,能直接指出『心盲症』與學習障礙的關聯。」

Adam Zeman說,「心盲症」的患者,有可能在腦中產出意像,但是無法有意識地在腦中取出他們產生的意像。「這類研究都還在很早期的階段,教育學家也尚未很深入地去研究。」

正因如此,我們很有可能客觀地衡量學生是否有「心盲症」。如果這樣的情況,很明顯地影響學習,就應該針對這些有「心盲症」的孩子,來設計不同的學習策略。

arrow
arrow

    小矮人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