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自:verywell family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nV1Z5l
自信是孩子成長的基礎,自信與腦部發展、行為模式、情緒管控、社交能力息息相關,有自信的孩子,更能面對低潮、紓解壓力、面對人生種種挑戰。
簡單來說,自信就是人看待自己的方式。孩子從父母及重要的人身上,獲得的愛、支持、鼓勵,或批評,都會影響自信的建立。
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,可試試以下幾種簡單有用的方法:
滿滿的愛
父母的愛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跟歸屬感,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他們會結交好友、發展自己的社交圈,會在團體中找到歸屬感、與社團團員緊密連結。父母的愛將為孩子奠下穩健的社交基石。所以,每天送孩子出門、放學接孩子回家時,記得抱抱他們;你也可以跟孩子窩著一起看故事書,讓他們感受滿滿的愛。
一起玩耍找樂趣
跟孩子一起玩!讓孩子知道,你願意花時間陪他們,很喜歡他們在身邊。這樣一來,孩子就會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有趣、更討人喜歡,進而建立自信,也較願意與人建立緊密連結。研究亦指出,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快樂,得到憂鬱症及焦慮症的機率較低。
分擔家務
在孩子能力所及的範圍下,分派家務事給他們,讓他們覺得自己對家庭有幫助,還能因此獲得成就感。就算做得不夠完美,也要謝謝他們的努力付出,好好稱讚並告訴他們,只要多加練習,一定能做得更好。
訓練孩子獨立
到了國中階段,孩子會常有自己在家的時間,自己走路上學的機會,也可能得分攤照顧弟妹的工作,因此,在小學時期,就要訓練孩子獨立。父母應利用各種機會來達到目的,例如:孩子有問題,請他試著自己跟老師溝通、讓孩子自行規劃做功課的時間、把洗好的足球衣自己拿去放在背包裡。切記別當「直昇機家長」:不但低估孩子的自理能力,也同時剝奪他們建立自信的機會。
失敗中學習
告訴孩子,人不可能十全十美,只要是人一定會犯錯,把挫折當作學習的一部分,就能進步。
不要飆罵
孩子多少都會有不聽話、把父母氣到發狂的時候。告訴自己,這些都只是一時的行為。當然,你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,一定會生氣,試著把情緒抽離,不要大吼大叫,以理智、尊重的態度,平靜和善地與孩子對談。
放下手機!
現代人時刻不離手機,隨時隨地都在滑臉書、發訊息。研究指出,愈來愈多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關注。想想看,如果你身邊的人老忽略你的存在,該有多難受?所以,當你跟孩子相處時,放下手機,不要老低著頭,讓孩子受到冷落。
瞭解自信的真諦
自信不是覺得全世界繞著你轉,或是你比誰都重要。自信跟同理心、寬容心、慈悲心、感謝之心、良好教養,都很重要。
自由創作 展現自我
你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勞作,把成品掛在家裡。當孩子從學校帶回來勞作、作文,或其他科目的成品,問問他怎麼做出來的,問問他想透過作品傳達什麼訊息,或是他最喜歡這個作品的哪個部分。給孩子機會展現自我、談談創作理念,讓他覺得創意受到關注,想法與意見受到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