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來源:verywell family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E2gQ7g
孩子都會找藉口。你一定很常聽到這句話:「這又不是我的錯!」但慢性的責任逃避,終究會成為大問題。
當孩子說:「她先踢我,我才打她的!」或「老師叫我動作快一點,所以我忘了拿作業本回家。」請正視這些情況,好好教導孩子,否則,他們很可能長歪,變成不能為自己負責的人。
教孩子別找藉口、對自己負責,試試以下四種方法:
1. 保持冷靜
當孩子堅稱這不是他的錯,別跟他吵,保持冷靜。告訴孩子,逃避是藉口,並提醒他,事情本來就是他的責任,告訴他:「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」「要不要解決這個問題,由你決定。」
2. 鼓勵承擔責任
教孩子分辨理由跟藉口。舉例來說,因為生病而缺席,是理由;沒交作業是因為狗吃掉作業本,是藉口。
理由是自己承擔責任,藉口是責怪他人。理由是用來讓對方理解狀況,藉口是用來掩飾錯誤。
有些孩子,甚至是成人,都無法分辨理由與藉口。父母有必要花時間與精力教導,協助孩子分辨兩者的差異。
用角色扮演的方式,請孩子分辨,你說的是理由還是藉口。透過練習,孩子就能漸漸分辨兩者的差異。
親子共讀或共賞電影時,請孩子就內容情節,指出什麼是理由、什麼是藉口。當他見識漸長,更能看出什麼叫做逃避責任。
3.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
當孩子犯錯,卻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,把焦點再移回孩子身上,跟他聊聊。舉例來說,當孩子說:「我拿低分,是因為老師沒有說清楚這份報告怎麼做。」反問孩子:「那你可以怎麼做?」是不是能要求老師詳細解釋,或是尋求其他幫助,而不是把責任歸咎於老師?
告訴孩子,事情發生時,可以選擇如何應對。妹妹踢他,他不用反擊,可以尋求協助、告訴妹妹不能踢人,或是離開現場。告訴孩子,不管發生什麼事,最終是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4. 從錯誤中學習
告訴孩子,犯錯也是學習的機會。這麼一來,他比較不會去掩飾錯誤,或轉嫁責任。告訴孩子,犯錯不是壞事,重要的是從中學習,下次不再犯相同過錯。
當孩子說:「要不是她先惹我,我也不會打他。」提醒他,他的行為完全是自己的選擇,請他冷靜下來,跟他談談,再遇到相同情況,可以怎麼做。當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、擔起責任,別吝於讚美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