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來源:empoweringparents.com
原文網址:https://reurl.cc/VjVgZN
有些孩子以為他們是世界的中心,每個人都該繞著他們打轉。十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當成偶像劇女主角,要家人時時關注;17歲的大男孩跟女友分手,就把情緒出在家人身上。如果你的孩子也對周遭的人做出這些負面行為,你必須出手導正。
父母常讓孩子覺得他們是世界的中心。幼兒的確需要很多關懷照護,但隨著孩子長大,程度應該漸漸降低。這麼說吧,一歲大的幼兒,需要大人餵食,七歲大的兒童,還要人餵吃飯,不是很奇怪嗎?這是拿孩子的生理成長來做例子,很多父母不會處理的是與孩子的心理連結,所以常不小心落入孩子設下的心理陷阱。
別誤會,你想讓孩子覺得他很特別、很重要、很值得關愛,這也沒什麼大不了。但當你關注孩子到已經忽略其他家庭成員的時候,問題就大了。如果你能控制孩子使用3C或看電視的時間,為什麼又會讓孩子獨占全家百分之百的關注呢?情感上的關注,就跟物品使用一樣,都要透過分享、輪流,孩子才能成長。
問題一:孩子要全家人繞著他打轉
記得,公平性很重要。如果你有兩個以上的孩子,不要偏心,要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被關注。
如果你有三個孩子,怎麼做才好?拿3C產品來舉例,別讓電腦跟電玩一整天開著,但也不是開五個小時,讓三個孩子公平地去分配這些時間。你可以這麼做:每個孩子都能打電動半小時,但是哪個孩子表現好,就能再多贏得一些3C時間。電腦、電動、看電視,都可以用這樣的模式進行。
讓孩子用電腦上網、傳訊息半小時,然後就得關掉,去做功課。就算你只有一個孩子,也可以這麼做,這樣一來,他就知道,世界不是繞著他轉,不是想要怎樣就怎樣。
問題二:孩子主導所有對話
如果你的孩子在家人所有的對話中,都搶著當鎂光燈的主角,不讓其他人有一點點風采,那麼,建議你跟孩子私下開誠佈公地談一談。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:「我們很喜歡聽你說,但請你讓哥哥或妹妹也有機會說話,好好聽他們想說的話,不要打斷他們。」有些很愛說話的孩子,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,或許,搶著說話是他們處理焦躁的方式。他們可能覺得自己不如兄弟姊妹,所以急著刷存在感。就算是大人,感到焦躁時,也常會急著用言語來表現。幫助孩子處理這樣的情緒,找出他們焦躁的來源。如果父母無法處理,可以求助小兒科醫師。
你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「非語言暗號」。你可以這麼對孩子說:「我們來想一個只有你我知道的暗號,下次如果你搶了別人的話,我就比這個暗號,你看到我比這個暗號時,請先別搶話,讓別人好好說話。」請私下談這些事,而且別用批評的語氣。發展專屬暗號,其實也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,而且還讓孩子學習父母自律的內化結構。
問題三:孩子用小劇場來影響全家
如果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來掌控全家的氣氛,你必須請他停止這些劇碼。單獨跟孩子談談,告訴他:「你發生了不開心的事,不代表別人就要一起承擔。如果你還是這樣,你得先去自己的房間冷靜5分鐘。」孩子可能會這樣反應:「你都不懂我!你們都不在乎我!」你可以這麼回覆:「我們在談的不是愛不愛你、懂不懂你,而是你分手了,把氣出在家人身上。你希望大家都因為你的不開心而感到不開心,這對你來說並不健康。」
這樣的關注對孩子來說並不健康,而且對家裡的每個人來說都像是芒剌在背。父母須教導孩子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感受,別讓自己的感受去影響其他人。孩子上場的種種劇碼,都是為了得到父母跟兄弟姊妹的關注。你可以直球對決,告訴孩子:「請不要試圖讓我覺得,你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父母的責任。」
俗話說得好:「青少年只有兩種日子,好日子跟事情沒有依照他們劇本走的日子。」身為家長,請用妥善的回應來管理孩子的行為。如果你的孩子因為自己不順心就對你無禮,你可以這麼告訴他:「我不喜歡你這麼跟我說話。」然後離開,留他自己在現場冷靜一下。另一個作法,是讓孩子有不同的出口,建議孩子:「為什麼不寫下來呢?我幫妳準備一本日記,妳可以寫下跟朋友相處的所有問題,然後,每晚花5分鐘,跟我分享這些內容。」把工具準備好,協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,直到他們有能力自己管理情緒。設下這樣的外部機制,讓孩子能夠內化吸收。
問題四:我的獨生子女是家中的王
獨生子女為必須特別提出來談談,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全家的重心。從嬰兒時期開始,他們就被抱在懷中、得到特別關注,總是有兩張微笑的臉看著他們。他們不用分享玩具,也沒有機會忌妒其他兄弟姊妹。如果你的孩子是獨生子女,請特別記住,要控制你關注孩子的程度,協助他們發展同理心、在乎別人的感受。
同理心雖是本能,但仍需要被培養。你可能覺得同理心是種情懷,但它也是一種能趨使人自跳脫自我、去體諒他人的動力。獨生子女沒有一起長大的手足,也不會有跟其他孩子去搶著玩電動的經驗。
當然,很多獨生子女是在學校學到分享的課題。但獨生子女的確容易比較以自我為中心,父母得慢慢地調降孩子的自我中心比例。
不管孩子年紀多小,父母都可以跟孩子聊聊:「我們真的很幸運,就算不是很富裕,還是比很多人過得更好。我們應該找機會幫助比我們不幸的人。你覺得,我們可以怎麼做?」跟孩子一起想想能如何幫助別人,並一同執行這些計畫。
設立規範及期望 化解求關注的失序行為:
當氣氛良好時,跟孩子談談可以改善的事情。你只要說出你的所見所聞,不要批評。記得要給孩子一些替代選項,像是用寫日記的方式來取代直接對家人發洩:「與其跟姊姊吵架,或是用壞脾氣毀掉全家共度時光,不如把不開心的事寫在日記上,然後,我們每晚花點時間談一談這些不開心的事。」如此一來,不但沒有放任他們去主宰家庭氣氛,也同時滿足了孩子想被重視的需求。
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談談。你可以說:「我希望你做出改變,我們睡前聊一聊,看看可以怎麼做。」孩子是藉由重覆的行為及演練來學習的,所以,當你一直重覆某件事,給他們一兩天來思考,孩子通常就能吸收你的想法。你同時也該告訴孩子,如果不遵守新規定,會有什麼樣的後果:「如果你再次破壞全家人的時光,那你就得去房間獨處。」鼓勵孩子改變,並確立他們能遵守規範,這是很棒的複合式教養方式。
如果不執行問責,孩子很難改變。記得讓孩子知道,如果不改變求關注的失序行為,會有什麼後果,要清楚明訂規範,並貫徹執行,讓孩子知道,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